肝内胆管癌(ICC)是第二大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并且发病率仍在持续的升高。临床诊断发现在大多数肝内胆管癌患者都存在多处肿瘤远端转移,目前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治疗方案是治疗肝内胆管癌唯一最佳选择,但患者的生存率仍然不高,并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到来,相关的临床研究实验也相继展开,一些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被用于治疗当中,然而其反应率却低于20%。究其原因,肿瘤的高度异质性可能是目前免疫治疗需要攻克的难点,因此,了解肿瘤内和肿瘤多病灶间的异质性微环境将有助于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彭穗教授团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期刊(IF=12.531)发表研究论文。文中收集16位肝内胆管患者的66个肿瘤样本,从基因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以及免疫微环境等多组学维度分析肿瘤内与肿瘤间的异质性,全方面的解析肿瘤异质性产生,并提出一种与预后和治疗方案相关联的免疫分类系统,为肝内胆管癌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靶向。
文中首先对肿瘤样本和非肿瘤肝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每个患者中的所有肿瘤都有一些共同的突变,系统树,最大似然,邻接,最大简约法(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表明都这些肿瘤都有相同的来源。
2
根据inter-tumor
heterogeneity(ITH)指数,作者将多灶性ICC患者分为高ITH与低ITH两组,分别在基因组水平,转录组水平以及表观基因组水平上分析患者肿瘤内和肿瘤间的异质性。
通过比较肝细胞癌(HCC)与两组之间制药靶点的突变,拷贝数改变的差异,得出具有不同的ITH可能会对相应的靶向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转录和表观基因水平上,高ITH组与低ITH组在RNA表达,信号通路激活,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位点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3
文中利用全转录组测序,单细胞测序以及多光谱成像技术对多灶点ICC患者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
之后对患者病理切片进行多色标记(CD4,
CD8, CD68, CD20, PD-1 和CK19),利用TissueGnostics公司TissueFAXS Spectral多光谱成像系统进行全光谱成像,通过建立光谱库与光谱拆分技术,获得准确的多通道信号图像。同时,文中也采用TG公司强大的StrataQuest 分析系统对多色样本进行了数据挖掘。结果显示除了CD20+B细胞,在同一病人的多个肿瘤中CD4+,CD8+ T细胞以及CD68+巨噬细胞的密度是相似的。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作者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其结果与全转录组结果是相吻合的。此外,还发现ICC患者中不同肿瘤对抗PD1免疫治疗的反应性也是相差无几的。
4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作者推测患者中不同肿瘤之间可能是一个相同的免疫表型分类。因此,作者依据已报道的免疫标志物将所有肿瘤样本分为高免疫组与低免疫组两组。同样,利用TG公司StrataQuest 分析系统对多色样本进行分析,得出高免疫组中CD4+,CD8+ T细胞和CD20+B细胞密度显著升高。同时,文中还分析了肿瘤细胞(CK19+)与不同免疫细胞之间的距离,以及肿瘤细胞周围25um范围之内的CD8+ T细胞密度,结果显示高免疫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距离较近,CD8+
T细胞密度较大,并且高免疫组CD8+ T细胞的空间分布呈现一种集群分布,而低免疫组呈分散状。
最后,作者发现这种免疫表型分类可能是DNA表观修饰引起的,它是与患者生存相关的。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这种免疫分型方法可靠,可用于患者分级,也可能与ICC免疫治疗的疗效有关,对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这可能也需要在未来更大的群体中去得以进一步证实。